12月5日下午,农业农村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在工学院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资源循环利用学科群综合实验室负责同志、重点实验室研究骨干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总农艺师李惠斌、工学院副院长黄光群教授、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董仁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图1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
黄光群教授代表学院热烈欢迎匡廷云院士和各位专家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并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委员十余年来持续给予重点实验室工作支持和学术指导。
董仁杰教授代表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感谢学术委员会主任匡廷云院士和各位委员以及农业农村部资源循环利用学科群长期以来对实验室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李惠斌总农艺师在致辞中指出,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重点实验室应通过科技攻关和深化合作,加快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做出贡献。
根据议程安排,由重点实验室秘书周宇光副教授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进展。重点实验室聚焦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过程的“清洁化”问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28篇(SCI收录论文17篇、中科院一区论文8篇),获授权专利2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6件;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名、引进副教授1名;毕业研究生14名(其中获博士学位2名);博士后出站1名;持续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大循环国际研讨会纳入2024年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完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南南合作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项目;沼气领域国际标准工作持续推进。
图2 匡廷云院士主持会议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匡廷云院士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我国农业农村领域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再利用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图3 李惠斌总农艺师致辞
学科群综合实验室代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依次发言,对重点实验室2024年的各项工作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并就下一个阶段工作方向和补齐短板弱项等措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学术委员会讨论并表决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决议》。《决议》指出,要进一步聚焦实验室定位,突出农业特色,以支撑服务工程需求为导向,面向国家“双碳”战略需求,继续深耕高效厌氧处理、高效热解转化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清洁化利用技术路线,融合智能化、数字化等创新研究范式,充分挖掘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其向实用技术包、模块化装备、专门性标准开发延伸,产出并应用符合种植、养殖业实际需求的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综合工程措施,加强对本领域“十五五”重点方向分析研判与前瞻布局;加强横向联合,链接人才、项目、产业,转变过往较为单一的项目来源结构,逐步由机理研究、技术示范向装备化系统化工程化应用转变,全面提高重点实验室服务产业需求的能力;扎实推进并引领沼气领域国际标准开发,围绕重点合作方向谋划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推广我国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及经验,为增强全球农食系统气候韧性贡献有效的“中国方案”。
会议最后,董仁杰教授代表重点实验室再次衷心感谢各位委员专家的悉心指导,并表示将全面细致对照各位专家意见进行整改提升,并积极谋划“十五五”及中长期任务布局,提高科技成果服务产业能力,为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工程化、清洁化利用水平提升提供更为坚实的科技支撑。
图4 董仁杰教授发言
会议开始前,匡廷云院士和各位嘉宾应邀出席了由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24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研讨会”(线上)开幕式。匡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来自14个国家专家积极参与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年度学术会议表示热烈欢迎。
农业农村部可再生能源清洁化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