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高速模式。

主题教育工学院在行动

征文丨传承农大爱农情怀,练就青年兴农本领,筑牢黑土粮食安全

发布日期:2023-05-12    浏览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长期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农田作业机械、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农产品干燥理论与技术装备以及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生物质工程、精准农业、农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和智能农业装备、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与虚拟现实、工业设计等科研领域深耕70余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成立10余年,传承农大爱农情怀始终如一,传授兴农本领孜孜不倦。中心团队秉承“大兴调查研究,走好新长征路”的理念,深入全国农业生产一线踏查农机使用情况、收集农民宝贵实践经验、提炼农机适用核心技术模式。中心专注于农村发展与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划、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模式与装备系统、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与标准、农机社会化服务、农业机械化信息工程等方面,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实现路径,善于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开展技术试验验证与分析,国家决策部门已经采纳多项咨询建议。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必须筑牢黑土粮食安全压舱石。东北粮食主产区作为“中国饭碗”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保护性利用是农业强国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之一。202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黑土地保护工程,2023年党中央进一步提出新增千亿斤粮食产量的硬任务,亟需寻找粮食产能新增长点;与此同时,2020年我国对全世界做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际承诺,因而如何发挥耕地减排增汇的特殊功能,又对农业提出了新阶段的新任务。

新时代粮食安全新要求提出以来,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杨敏丽教授带领青年研究团队扎根黑土地,练就青年兴农本领。团队聚焦我国东北部在推广大型化、集约化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共促发展问题,以全新视角系统探索了农用轮胎创新技术对农田生态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团队联合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拜泉县农业农村局,给参与2000余亩试验田实际作业的重型拖拉机和大型收获机换装试穿了几款流行“泥靴”,在当地开展了大豆、玉米等作物全种植周期的生产竞赛。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团队吃在农村、住在农村、学在农村、用在农村,厚植重农、爱农、为农、兴农的深厚情怀,大力弘扬“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校风,与农场工作人员和拜泉县合作社社员深入沟通交流,收集农机轮胎技术的使用现存问题,用试验验证理论设计不同轮胎技术与作物产量的全程测试;引用新测试技术与装备,与农场和合作社开展国产测试仪器使用田间交流。

重任在肩,砥砺前行。尽管在试验过程中,遇到了抢农时、遇农灾的困难,但团队成员依然不退缩。每天早上4点起床,吃完早饭直奔试验地,一刻不敢耽误;晚上打手电筒抢测数据,直到每个手电的电量用尽才返回住地;秋收时甚至夜里冒着冬雨在地里测试土壤数据,发挥聪明才智克服种种难题,顺利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解民生之多艰”。

未来,中心会持续贯彻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的新高度、新要求、新任务,践行高校立德育人使命,培养农业机械化高层次人才,深挖新时代农业机械生态化高质量发展理论根基,切实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助力夺取粮食生产大丰收,坚决扛稳“国字号农大”的使命和责任。

  

图1 2021年尖山农场播种环节试验

  

图2 2021年尖山农场中耕环节试验

  

图3 2022年拜泉县自治合作社播种环节试验

  

  

  

图4 2022年尖山农场秋收全景

  

  

图5 2023年尖山农场播种环节试验

投稿人:农工研究生四班 彭健

指导老师: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 杨敏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