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学习活动。此次参与活动的人员包括正在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的机化 221 班学生、选修《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的本科生、《农业机械化系统仿真》课程的研究生以及两名留学生,总人数共计 66 人。他们在杨敏丽教授的带领下,前往上庄镇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借此机会近距离接触现代农机装备,深入学习先进高效的农业生产管控技术。
上庄镇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由北京博创联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博创联动”)打造建设智慧农场。该基地全面运用覆盖水稻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无人农机作业技术,同时依托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精准种植系统以及智慧农场数字化综合管理云平台,以现代农业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抵达基地后,京西稻智慧农场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杨敏丽教授及同学们予以热情接待,并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京西稻智慧农场示范基地在打造农业生产新场景、推动科技农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诸多努力与成果。活动伊始,工作人员先是为同学们生动讲述了京西稻的历史渊源,随后带领大家参观了文化长廊。文化长廊中陈列着众多京西稻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同时展示了农场的整体概况,使得同学们对京西稻以及农场现代化与智能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更为深刻且清晰的认知。
京西稻智慧农场的文化长廊
在示范基地现场,工作人员紧密结合京西稻智慧农场现有的技术以及综合效益,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农场的智能控制中枢系统,着重讲解了其对农机设备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调度的运行机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重点说明了农场引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堪称农场智能农机能够精准作业的关键技术支撑。在北斗系统的有力加持下,农机能够严格按照预设的路线以及深度开展作业,且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更是有力保障了作业质量。在此基础上,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精准种植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等关键数据,进而为稻田精准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与施肥方案,全方位确保水稻在最优环境下茁壮成长。
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农场的生产模式
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插秧机
随后,杨敏丽教授与相关人员围绕农场现有技术、现实需求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期间,双方着重针对无人机遥感在土壤状况监测、植物生长期监测等应用领域进行了细致讨论,旨在让同学们能够更为全面且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为农业生产赋能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京西稻智慧农场在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有力加持下,实现田间生产全程无人驾驶作业。这不仅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还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为全方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系统解决方案,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创新路径。
杨敏丽教授与工作人员讨论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对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怀揣着浓厚的学习热情,认真细致地参观了水稻智能化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以及植保机械等先进农机设备,同时对智慧农场管理平台也进行了深入了解。
在智慧农场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且详尽的讲解,杨敏丽教授也适时加以引导,同学们积极投入思考,并就卫星导航、农机保养,生产效率和物联网系统等诸多相关问题向讲解人员进行询问,现场交流讨论的氛围热烈非凡,且收获颇丰、成效显著。当下,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正呈现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部分环节机械化复式作业的应用范围正稳步扩大,这一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抢收抢种能力以及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意义深远,它不仅减轻了广大农民的劳动负担,使其充分享受到现代科技成果所带来的诸多便利与好处,更是筑牢了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坚实根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