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IE9(或以上)、谷歌、火狐等现代浏览器。360、搜狗等浏览器请使用高速模式。

【人事人才】工学院关于兴农青年学者岗博士后(人工智能+)招收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5-06-24    浏览次数:

各位博士后申请人:

为落实学校新时代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升级版人才强校工程,深刻把握人工智能科技发展机遇,学校设置了兴农青年学者岗博士后(人工智能+)。根据《兴农青年学者岗博士后(人工智能+)招收工作安排》,学院拟定相关招收工作安排如下:

一、招收对象

(一)兴农青年学者岗博士后(人工智能+)面向本科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或硕士博士毕业于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同时系统修读人工智能相关核心专业课程且毕业论文以人工智能本学科问题研究为主的博士毕业生。

(二)实行定向选拔。内地高校申请人的人工智能相关教育经历应为国内高水平一流学科,或一流高校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国(境)外高校应来自高水平一流高校,或一流高校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

(三)优先招收与拟入职合作导师所在一级学科或相近学科有人工智能+合作研究经历的博士毕业生,优先招收具有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研究经历的博士毕业生。

(四)2025年度招收人选出生日期为1993年1月1日之后,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1990年1月1日之后。

二、招收岗位

岗位名称

岗位介绍

岗位要求

岗位联系人

与联系方式

保护性耕作装备智慧管控兴农青年学者岗

应用传感监测、机器视觉、自动控制等技术,围绕保护性耕作智能装备,开展秸秆覆盖量精准检测、施肥播种监测与控制、精准对靶喷药与机械除草技术研究。

合作导师:李洪文教授。

申请国家自然基金,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等。

王老师

18811756070

superc@cau.edu.cn

农业机器人具身智能兴农青年学者岗

围绕农业机器人具身智能关键核心问题,重点开展多模态异构数据驱动的类脑认知模型构建方法、农业机器人的具身“推理-决策-执行”方法、具备持续进化能力的农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研究,面向巡检、播种、除草、植保、采摘等精细化作业需求,开发集结构、驱动、感知、控制于一体的轻量化具身结构,集成更灵巧、低功耗且高智能的农业机器人产品和系统。

合作导师:宋正河教授。

1.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4篇。

2.研发灵巧、低功耗且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农业机器人产品和系统,实现成果落地转化。

杜老师

13466335519

dyf@cau.edu.cn

具身智能育种机器人兴农青年学者岗

研究融合具身智能与离身智能的孪智型育种机器人技术,包括具身智能感知、离身智能认知、具身智能决策与具身智能控制技术。

合作导师:陈建教授。

申请基金,取得高水平论著、专利成果,力争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

陈老师

18810922501

jchen@cau.edu.cn

、招收程序

7月1日前,符合岗位要求的申请人与岗位联系人联系,并进行个人报名。

7月7日前,相关团队按学校要求对申报人进行资格审核,并排序推荐人选,将附件1、附件2电子版发送至学院联系人邮箱。每个岗位可排序推荐两位申请人,每位申请人只能被最多两个岗位推荐。

7月10日前,学院组织评议。

7月15日左右,学校组织评审。包括资格复核、学校评议、审议审定。

、报名材料

请申请人7月1日前与岗位联系人联系,并准备以下材料,电子版发送至各岗位联系人,并抄送学院联系人(zhuzy@cau.edu.cn)、学校博士后管理部门(bsh@cau.edu.cn)。

(一)评审材料




    材料1-3模板见人才工作办公室官网《博士后申请进站需提交材料一览表》(http://rcb.cau.edu.cn/art/2019/1/28/art_35799_645822.html)

(二)资审材料

请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电子版、纸质版各一份)用于资格审查:

1.符合本科条件的,请提供:

(1)本科阶段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2)本科阶段的成绩单。

2.符合硕士博士条件的,请提供:

(1)硕士或博士阶段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以博士阶段经历进行资审但未毕业的,可不提供);

(2)硕士或博士阶段的成绩单;

(3)博士毕业论文的摘要、目录(以博士阶段经历进行资审但未毕业的,可提供开题报告中的毕业论文摘要、目录)。

、有关说明

(一)跟班学习

在参加学院评议前,合作导师和应聘博士研究生需共同完成至少三天的“跟班学习”,即应聘博士研究生全程跟随合作导师,至少参加一次课题组组会,至少进行一次AI相关学术报告、至少旁听合作导师一次课程,至少与合作导师进行一次2小时以上一对一交流,双方进行全方位深度沟通,从跨学科专业理解、性格与沟通风格等方面进行“双向考察”,确定双方是否匹配。需完成一份交流报告(附件1),2000字以上。

(二)入职报到

通过学校评议的人选可以先按创新团队岗办理进站(需按《博士后申请进站需提交材料一览表》准备进站所需材料),待通过学校分委员会评审和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执行兴农青年学者岗博士后(人工智能+),并从进站时计算兴农青年学者岗博士后(人工智能+)聘期。


学院联系人:朱老师 工学院131办公室 62737333 zhuzy@cau.edu.cn




工学院  

2025年6月24日

附件1:兴农青年学者岗(人工智能+)跟班学习报告.docx

附件2 兴农青年学者(人工智能+)博士后推荐汇总表.xlsx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